支气管扩张症(简称支扩)是国内常见病,是指支气管管径的不可逆性扩张,为多种病理过程共同的终末结果。
根据支气管扩张的严重程度,包括3种病理类型:
①柱状(管状)型:均匀一致的轻度扩张,失去正常时逐渐变细的形态。
②静脉曲张型:较大的扩张,由于扩张和狭窄区并存,管径粗细不均。
③囊状:明显扩张,形态呈球形。
支扩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、大量脓痰、反复咯血。病变加重或继发感染时可闻及湿罗音、哮鸣音,部分慢性患者有杵状指。
1. 支扩的病因
支扩是多种疾病所致气道结构破坏后的共同终点,病因多种多样。明确其具体病因,不仅有助于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,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昂贵或侵袭性检查。但即使经过全面检查,仍有约 50% ~ 70% 的支扩无法明确病因,而被称之为「特发性支扩」。
目前已明确的支扩病因主要包括:
① 既往下呼吸道感染: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时期的下呼吸道感染,如麻疹、百日咳、肺结核、肺炎等。PA 感染或定植也与支扩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。
② 免疫功能缺陷: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、低 Ig 血症、慢性肉芽肿性疾病、补体缺陷、HIV 感染等。
③ 遗传因素:如 α1-抗胰蛋白酶缺乏症、PCD、CF、软骨缺陷等。
④ 气道阻塞和反复误吸。
⑤ 其他肺部疾病:如 ABPA、NTM 肺病;DPB 等。此外,慢阻肺和哮喘常与支扩共存,并相互影响。
⑥ 其他系统疾病:如 RA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IBD 等。
2. 支扩的病因学诊断与鉴别
不同病因的支扩,如 ABPA、免疫缺陷、NTM 肺病等,其治疗策略可完全不同。因此,推荐所有患者均要经以下程序明确其潜在病因:
① 详细询问病史与合并症,尤其是幼年时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史。
② 全血细胞计数: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持续偏低,可提示潜在的免疫缺陷;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 ABPA 可能,血小板增多与活动期 RA 和 IBD 有关。
③ 血清总 IgE、曲霉特异性 lgE、曲霉皮肤点刺试验:可用于鉴别 ABPA。如果诊断 ABPA,需警惕有无混合型肺曲霉病。
④ 血清 IgG、IgA、IgM 水平:可用于免疫缺陷初筛。如有升高,可行血清蛋白电泳进一步区分多克隆还是单克隆,以排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。
⑤ 痰培养:包括常规痰培养和分枝杆菌培养。可指导抗菌药物选用,并有助明确一些潜在病因。如,发现烟曲霉可排查 ABPA;发现分枝杆菌提示应排查NTM肺病。此外,也可合理应用二代测序或其他分子技术检测病原体。
▲ 当支扩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,需进一步行特殊检查以助诊断:
① 存在 PCD 临床特征者,通过鼻 FeNO 检测、鼻黏膜活检、纤毛摆动频率和基因检测等方法行 PCD 筛查。
② 合并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病临床特征者,检测类风湿因子、CCP 抗体、抗核抗体和 ANCA 等。
③ 合并胃食管反流或误吸病史(或症状)者,行胃镜、胃食管 pH 值和食管阻抗检测等筛查胃食管反流病。
④ 对于病变局限者,应注意有无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肺隔离症病史,并建议行支气管镜检查,以除外气管支气管内病变或异物堵塞。对以干咳为主要表现者,可行支气管镜下下呼吸道分泌物抽吸和支气管肺泡灌洗,并对样本行微生物培养。
⑤ 对反复出现多部位或机会性感染患者,需排除特定的抗体缺陷(如普通变异性 Ig 缺乏症、特异性多糖抗体缺陷)。可测定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特异性抗体基线水平。如其低于正常,建议接种 23 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,并于 4~8 周后再次测定;如抗体水平仍低于保护阈值,可提示功能抗体缺陷。
⑥ 对存在 CF 临床特征者(如幼年出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 PA 定植、双上肺为主的支扩、消化功能不全、幼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),建议行 2 次汗液氯化物检测及 CF 跨膜传导调节蛋白基因(CFTR)突变分析。
3. 支扩的诊断与鉴别流程
① 发现高危人群与疑似患者。主要包括:
a. 长期(超过 8 周)咳嗽、咳痰(特别是脓痰)、痰中带血,或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者,尤其是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;
b. 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(≥ 2 次/年),重症哮喘或哮喘控制不佳,且既往痰培养 PA 阳性者;
c. 慢性鼻窦炎、RA 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慢性咳痰或反复肺部感染者;
d. 存在 HIV 感染史、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史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史,并出现慢性咳痰或反复肺部感染者。
② 进行影像学诊断:支扩的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。推荐对疑似患者行胸部 CT 检查,尤其是 HRCT。高分辨CT检查对于支扩病人筛查和确诊都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,总体的准确性达97%。是目前确诊支气管扩张的首要检查方法。其中扫描层厚 ≤ 1 mm 的薄层 CT 对诊断有重要意义,并有助于明确支扩的潜在病因,如 ABPA、PCD 及异物阻塞等。
③ 根据患者情况及上述第 2 项的建议,进行病因学诊断与鉴别。
4.影像学检查
①最主要征象就是支气管扩张,常伴有管壁的增厚(内径<外径的80%)。②支气管和动脉直径的比值超过1.2,则提示异常支气管扩张。③支气管内径大于伴行的同级肺动脉直径,呈印戒征。④最早期的征象是支气管壁增厚,显示为平行的线状影(即“轨道征”)。⑤囊状支气管扩张。⑥扩张和不规则(串珠样)增厚与狭窄区并存,呈静脉曲张样表现。⑦柱状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常充满黏液栓,表现为V或Y形的分支状结构或肺外周区内大的点状高密度影。⑧在严重的囊状支气管扩张的病人,可见大的椭圆形、圆形高密度或厚壁的透亮区,代表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脓性黏液物质或气体,由于部分囊腔内分泌的潴留液,典型时呈指套状阴影,有时可出现气液平面。
支扩其他CT表现:①受累支气管的聚集。②有时可见叶裂移位和肺叶的容积减少。③外周小气道内的分泌物,可造成分支状的小叶中心高密度影或“树芽症”。④在受累支气管周围的肺实质内可见密度减低区,称为“马赛克低灌注”表现,由于伴发的小气道疾病所致,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局部通气减少造成血流灌注降低,在呼气相扫描时更加明显。⑤增强CT图像上可见扩张的支气管动脉,常见于咯血的病人。
与过敏性支气管肺真菌病相关的支气管扩张症:①主要位于中心区和上叶。②并且受累支气管相对较重(静脉曲张型或囊状)。③在扩张的厚壁支气管内,黏液样栓塞的密度值常较高。④几乎所有成人的支气管肺曲霉菌病,均发生于支气管哮喘的病人、囊性纤维化的成年病人。⑤常有全肺叶的支气管扩张,并且常较严重。⑥还可出现远端的肺不张或实变,伴发的小气道疾病,表现为“树芽征”或边界不清的簇状小叶中心结节影,常见于晚期病人,由于扩张小气道内的黏液潴留和周围炎症所致。⑦由于小气道疾病导致气体潴留,可形成马赛克样表现(地图样的密度减低区)。
轻度扩张支气管周围小的肺结节,尤其是在老年女性或上中叶的病变,提示为胞内鸟分枝杆菌的感染;在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,可见轻度可逆的支气管扩张,还可见急性肺实变;晚期的肺间质纤维化可造成支气管扩张和扭曲,称为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症。
评论
共0人评论- «
- 1
- »
医技视角 - 2025-01-07 11:45:29
医械前线 - 2025-01-02 11:38:37
协会新闻 - 2024-12-13 11:38:50
协会新闻 - 2024-12-01 11:37:03
科研速递 - 2024-09-20 18:07:51
协会新闻 - 2024-09-03 17:46:25
协会新闻 - 2024-09-03 16:09:36
医械前线 - 2024-08-31 21:39:43
医技视角 - 2024-08-02 09:59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