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诊断学的快速进步,影像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增多,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。
然而,提到放射科和核医学科,很多人仍感到困惑:这两个科室到底有什么区别?要想清楚地区分它们,我们需要从成像原理、辐射来源、图像特征、临床应用及检查流程等方面来进行了解。
放射科概述 放射科通过各类影像技术和设备展示人体内部结构影像,以辅助临床诊断。常用设备包括X线机、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(CR)、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(DR)、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和磁共振成像(MRI)等。
01 成像原理、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
1) X线:X线成像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,因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不同而形成明暗对比的二维影像,类似“拍照”。X线常用于检查急腹症、泌尿系结石、肺部炎症、肿瘤、胸部外伤以及骨关节疾病等。
2) CT:CT利用X射线束进行断层成像,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特定层面X线并转换为电信号,形成断层图像。CT扫描好比将人体“切片”观察,能够反映病变血流动力学等功能信息。CT广泛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检查,并可进行低剂量CT筛查、肺结节分析等特殊检查。
3) MRI:MRI通过强磁场下氢质子的有序排列成像,不涉及电离辐射。MRI不仅提供组织解剖信息,还可进行如弥散加权成像(DWI)、灌注加权成像(PWI)等功能成像,分析水分子运动、血流动力学等信息。在神经系统、精神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CT和MRI均可获得断层图像,较传统X线更全面、细致。需要注意的是,X线和CT具有辐射,而MRI则无辐射。
02 放射科检查流程
预约登记
检查前准备:去除影响检查结果的饰品;告知医生病情;遵医嘱;签署知情同意书(对造影检查)。
注射造影剂(如适用)
影像检查:检查后需观察30分钟,并多饮水。
领取报告
核医学科概述 核医学科利用标记放射性核素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,涉及影像诊断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方面。
01 成像原理、辐射来源、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1) PET/CT和SPECT/CT:通过接收放射性药物发射的γ射线成像,与CT结合,不仅显示器官解剖,还揭示功能、代谢、分子水平信息。PET/CT常用于肿瘤诊断、心肌代谢评估、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等。SPECT/CT主要用于全身骨显像、甲状腺显像等。
2) 治疗应用:核医学利用放射性药物消灭病变细胞,如甲状腺癌术后碘-131治疗、锶-90敷贴治疗皮肤病等。核医学的“示踪剂”与放射科的“造影剂”不同,具有内源性辐射。
02 检查流程
预约登记
检查前准备:空腹到院;采集病史;不穿金属衣物。
注射显影剂
休息室候诊:注射后休息,多饮水。
核医学检查:检查后多喝水,多排尿,避免接触儿童和孕妇。
领取报告
总而言之,放射科关注影像形态分析和器官解剖结构,而核医学科重视功能成像和器官功能代谢,可以进行更精准特异的疾病诊断及部分核素治疗。放射科辐射为外源性,MRI无辐射;而核医学科辐射则为内源性,依赖药物放射性衰减达到辐射衰减。
评论
共0人评论- «
- 1
- »
医技视角 - 2025-01-07 11:45:29
医械前线 - 2025-01-02 11:38:37
协会新闻 - 2024-12-13 11:38:50
协会新闻 - 2024-12-01 11:37:03
科研速递 - 2024-09-20 18:07:51
协会新闻 - 2024-09-03 17:46:25
协会新闻 - 2024-09-03 16:09:36
医械前线 - 2024-08-31 21:39:43
医技视角 - 2024-08-02 09:59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