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cinian corpuscle hyperplasia
Authors:Pedro Poças, Diogo Costa Carvalho, Pedro Miguel Sá, Miguel Castro
DOI:10.35100/eurorad/case.18678
患者女性,58岁,曾从事商店经营工作,在过去两年中,多次感到左手掌侧面出现压迫性疼痛,自述呈“灼热”或“刺痛”。
发作期间,皮下可触及压痛性肿块,主要集中在掌指关节和手指近端周围,随后这些肿块会自行消退。
就诊时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,无其他相关既往史。
鉴别诊断:腱鞘囊肿、神经瘤、血管球瘤、神经纤维瘤。
磁共振成像(MR)示患者左手掌侧面表皮下存在多个毫米级结节状圆形病变,尤其在掌指关节和指骨附近,这些病变的尺寸和数量更大更多。
在液体敏感序列上,这些病变呈现出很高的信号强度,而在T1加权序列上,其信号强度与肌肉相似。
左手STIR序列冠位图像显示掌侧表皮下多个毫米、结节状的高信号强度病变,第4指指骨周围的病灶更大。
左手第4指的矢状位质子密度(PD)加权图像显示掌侧表皮下多个毫米级的结节状高信号强度病变(箭头),在T1加权图像上,这些结节表现为小的中等信号强度病变(箭头)。
横断位图像。
最大强度投影(MIP)STIR冠状位图像直观显示病灶。
最终诊断:环层小体(帕西尼小体)增生/环层小体肥大。
相关拓展 环层小体,作为一种对压力和振动变化敏感的终末器官机械感受器,遍布人体的各个部位,尤其在手和脚掌面的深层真皮中分布最为密集。这些环层小体通常呈现为圆形或类椭圆形,长度大约为1-2mm,它们主要位于掌指关节和手指近端区域。在正常情况下,环层小体的最大密度为每平方厘米3至5个微粒。
环层小体相关的病理学情况在临床上较为罕见;文献资料中仅报告了少量的病例,并且使用的术语存在不一致性。
所谓的“环层小体增生/肥大”是指环层小体的数量异常增多和/或其密度异常增加的现象。关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,目前尚不明确,但以往的研究和病例报告常常将重复性创伤视为可能的诱发因素。
环层小体增生好发于中年女性,据统计,该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.5岁。临床表现通常为手掌侧面、掌指关节以及近端手指附近可触及的皮下压痛性结节。
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、触痛、肿块感、肿胀以及感觉异常等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结节及其相关症状有可能会自行消退,但随后也可能再次发作。
在磁共振(MR)成像中,环层小体的尺寸和数量增加提示环层小体的增生/肥大。
病变表现为在手掌和手指掌侧皮下多发结节性病灶,在液体敏感序列上呈现高信号,T1WI上的信号强度与骨骼肌相似。增强表现多样。在超声检查中,可观察到皮下多个类圆形的低回声病灶。虽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,但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,典型的MR和超声成像结果可以强烈提示环层小体增生的诊断。
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,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治愈的。
Keypoint
环层小体(帕西尼小体)增生是一种罕见的疾病。
当手指或手掌远端的掌侧皮下出现压痛性结节时需要考虑到。
MR和超声结果是互补的,在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下,可以提示该病。
评论
共0人评论- «
- 1
- »
医技视角 - 2025-01-07 11:45:29
医械前线 - 2025-01-02 11:38:37
协会新闻 - 2024-12-13 11:38:50
协会新闻 - 2024-12-01 11:37:03
科研速递 - 2024-09-20 18:07:51
协会新闻 - 2024-09-03 17:46:25
协会新闻 - 2024-09-03 16:09:36
医械前线 - 2024-08-31 21:39:43
医技视角 - 2024-08-02 09:59:42